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扶贫扶志“七字”工作法

 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,该区坚持“扶贫先扶志、扶贫必扶智”的工作理念,围绕提振脱贫信心、提升脱贫效果工作目标,紧扣“激发内生动力,提高发展能力”要求,创新推行了“智志双扶”堂、墙、场、网、唱、帮、奖七字工作法,引导贫困群众摒弃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消极思想,增强靠自己勤劳脱贫的底气,激发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,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,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为完成全区脱贫攻坚目标夯实思想基础,实现物质、精神“双脱贫”。

  一、堂,开展农民大讲堂(农民夜校)活动

  该区利用周四“访贫帮扶日”,精心组织村民大讲堂活动,通过“说身边人讲身边事”、“谈谈我家乡变化”等系列栏目,现身说法,讲述致富故事,传授先进经验,教育、激励、引导群众知荣辱、争先进,增加群众对国家政策知晓度、提升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,激发贫困群众奔小康的信心。截至目前,该区已经在东齐、黄庙沟、王吕寨等6个村坚持定期开展政策讲座、文艺活动等,东齐村民大讲堂活动已累计举办16期,受到群众一致好评。

  二、墙,建设文化墙(光荣榜)

  该区充分利用后蜀、寺湾等13个村农村墙壁资源,精心绘制文化墙和家庭美德光荣榜。在文化墙上绘制了村名来历、村中故事、扶贫成果以及《村规民约》、《红白事操办标准》等,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,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递孝、传统礼仪、本土乡村文化等,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,受到文化熏陶,使原来单调的墙面成为宣传文化知识,涵养村风民风的平台。

  三、场,建设群众活动场所

  为丰富群众日常生活,该区在18个贫困村全部建设了舞台、文化广场,41个有贫困人口的村全部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实现了区、乡镇(街道、产业园)、村(社区)三级同步推进、全面覆盖,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阵地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主阵地,把扶贫扶志主题与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、文明创建、移风易俗、孝老爱亲、快乐星期天、学雷锋志愿服务、“三下乡”等相结合,广泛组织文艺演出、电影放映、舞蹈大赛、书画大赛、朗诵会、故事会、演讲会等系列文化活动,打造成了兼具思想政治引领、传播党的声音、传承优秀文化、培育文明新风、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,为全区扶贫扶志工作作出贡献。

  四、网,发挥教育网络作用

  利用各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、智慧党建等网络教育资源,以“培养新农民、服务新农村”为已任,围绕富民强区目标,组织群众开展集中学习活动。同时,为切实发挥远程教育作用,大力开展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,造就大批通政策、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,使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,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明显增强。截至目前,组织集中学习活动260余次,培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7人。

  五、唱,唱红歌戏曲下乡

  将脱贫攻坚与丰富农村文化相结合,组织优秀文艺工作者,编排创作脱贫攻坚题材的专题片、戏曲、小品、歌曲等文艺作品,传播社会正能量,补齐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“ 精神短板”。去年以来,开展戏曲下乡、电影下乡、文艺演出、红歌比赛等文艺活动260余次,举办广场舞大赛、送文艺节目下乡等文化活动100余次,在姬家山乡蒋家顶村等处举办 “助力脱贫攻坚”专题文艺演出16场,举行“

  戏曲文化进校园”活动13次。

  六、帮,开展结对帮扶

  为密切干群关系,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鼓励引导群众自力更生,知党恩感党恩,该区525名帮扶责任人与2655户贫困群众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;持续开展“打赢脱贫攻坚战—企业家在行动”等活动,47 家企业与 41 个村结成对子,持续开展转移就业、援建基础设施、爱心义诊等帮扶活动,捐资捐物达 110 余万元;认真组织了 10·17 国家扶贫日活动,举办了成果展示、知识竞赛、征文评比、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,全区参与脱贫攻坚的氛围更加浓厚。

  七、奖,以奖代补

  实行了贫困户出义务工获得光伏补贴机制,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,通过宣传光伏扶贫、到户增收等项目,实行“按劳分配,以奖代补”,鼓励引导贫困户通过出义务工获得光伏补贴,政府按标准奖励给贫困户,避免了简单发钱发物而引起的非贫困户心理不平衡问题,杜绝了“保姆式”扶贫和政策“养懒汉”,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。
相关推荐
新闻聚焦
猜你喜欢
热门推荐